两军交战各为其主:乌军“战神”西尔斯基曾经是个俄罗斯人

这是2022年12月初,乌克兰陆军总司令,亚历山大·西尔斯基上将接受《经济学人》采访时,说出的一句话。

此时,俄军正处于自开战后最不利的局面;乌军则接连取得了数次大捷,士气高涨,西方援助的力度也越来越大。

然而,在这个看似乌克兰已经开始转败为胜的节骨眼上,西尔斯基却做出了如此冷静的判断。

采访中,他还讲到——战争总有一种出人意料的习惯,当一切看起来不错的时候,你会突然被暴风雨击打。

这方面,如果大家稍微翻翻历史,就会发现,无论是沙俄、苏联或者俄罗斯,往往在局势貌似一片向好的时候,就会犯大错;反倒是局势越不利,就越硬,越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你觉得他要完蛋了,他就突然雄起了。

因为,他自己就曾经是个土生土长的俄罗斯人,苏联军人;如今的他,则是一名俄罗斯族的乌克兰人。

1965年7月26日,亚历山大·斯坦尼斯拉沃维奇·西尔斯基出生在莫斯科郊区一个名叫诺温基的小镇,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公民,俄罗斯族。

而有关于他名字里的“斯基”,一些人怀疑,西尔斯基不是“纯”的俄罗斯族。因为,xx斯基这个姓氏,是中世纪早期,从西斯拉夫人——波兰民族那里传入的。

在东斯拉夫“三毛”的名字中,xx夫为三国通用(女为xx娃或者娜),其次是斯基和维奇(女为斯卡娅,比如现乌克兰泽连斯斯卡娅);

而叫申科(男女通用)的,多为乌克兰人。典型的就是下图这二位——乌克兰前总统、“糖果寡头”波罗申科;前总理、“天然气公主”季莫申科。

比如,白俄罗斯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他就是个白俄罗斯族,但姓氏则为xx申科,却也没引起过什么异议。

所以,即便乌克兰和波兰男人的姓氏里“斯基”十分常见,但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族男子中,同样也有很多“斯基”。

而咱们这里说的亚历山大·西尔斯基,从出生到上学再到从军,履历表上,都是俄罗斯族,只不过是在苏联解体后选择了乌克兰国籍而已。

30多年前,苏联分家的时候,乌克兰的乌克兰族选择当俄罗斯人,或者像西尔斯基这样,俄罗斯的俄族选择当乌克兰人的,都不算很新鲜。

比如,跟西尔斯基选择相反的,是2022年3月战死马里乌波尔的那位俄军黑海舰队总司令安德烈·尼古拉耶维奇·帕利。

基辅出生长大、毕业于基辅海军政治学院的他,是个乌克兰族,但却毅然选择加入了俄军,还成了一名政治军官(相当于苏军时代的“政委”,主导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

当年,苏联解体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先是中央那十几个人开会商量好了,决定散伙,然后再开始慢慢瓜分苏联全境的各类遗产,比如工业、军队、航空,邮政,基建。

而且,因为解体的太突然,那之后还延续着一个叫做“独联体”的机构用来过渡。刚开始的时候,一定程度上,原加盟共和国内部(波罗的海三国除外)的商贸,旅游,定居,游学,交通等方面,仍旧互相比照国内事务办理。

所以,刚解体那几年,很多老百姓可能还没彻底搞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在登记国籍环节,很多时候,就相当于把户口迁到工作单位所在地一样。

之后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们才渐渐适应了这样的结果。在西方的持续渗透下,跟俄罗斯的离心力越来越强,曾经的12个独联体成员国,如今已经只剩下了9个。

2022年12月参加独联体峰会的9位国家领导人,他们均为苏共干部出身,其中多人还是大学校友关系

1982年,西尔斯基考入莫斯科高等军事指挥学院(基本相当于苏联的西点军校),四年后毕业,从排长开始做起,再到连长、营长……按照苏军规矩,按部就班地晋级。

到了1991年底苏联解体的时候,正如前面说的那样,大部分苏联军民,一时间都很懵圈,没搞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后应该怎么过。

因此,当年的苏联军队系统和相关装备,并没有随着苏联的解体,立刻痛痛快快地按照各个加盟共和国的分布进行直接切割,而是通过谈判,跟俄罗斯逐个达成了一对一的协议,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一直折腾到了1994年,才把苏军遗产给基本捋顺和分割清楚。

从德国境内撤回的前苏联军备,虽然1989年两德就统一了,但撤军却一直延续到了俄罗斯时代

1992年6月,根据俄乌两国达成的协议,西尔斯基和战友们被告知,现在的政策是——无论俄罗斯军人还是乌克兰军人,只要身在乌克兰,就可以留下来成为乌克兰公民,在乌军中服役;也可以返回俄罗斯,加入新成立的俄联邦军队。

不知道是为了理想、爱情,还是其他的什么,来乌克兰还没两年的西尔斯基,毅然选择了做乌克兰人,当乌克兰军人。

而前面说的那位俄军黑海舰队副司令安德烈·帕利,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基辅人,一个乌克兰族,却拒绝效忠乌克兰,毅然来到俄罗斯,加入了俄海军北方舰队。

这个….只能说,同源于基辅罗斯的东斯拉夫“两毛”,他们的民族和国家认同真是神奇。

随后的20年里,西尔斯基在军队中不断晋升,先后成为了第72旅旅长、第8军参谋长(北方作战司令部)、乌克兰联合指挥中心第一副指挥。

2014年开始的顿巴斯战争中,西尔斯基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绝对的忠诚;而且,在大多数乌军指挥官被乌东亲俄民兵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的时候,几乎只有西尔斯基和他的“胖徒弟”——瓦列里·扎卢日内(这个名字熟悉吧?)旗下的部队,为乌军好歹挽回了一些败局。

也正是因为乌军老一代指挥官糟糕的表现,波罗申科果断提拔了一大批西尔斯基和扎卢日内师徒这样的少壮派军官任职高层。

随后,在波罗申科主持的乌克兰军改中,西尔斯基开始大力引入开始引进西方的军事思想、战术战法和组织制度框架。

在实战中,西尔斯基深刻体会到,乌克兰延续的苏式指挥体系带着明显缺陷——基层军官普遍没有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权,一切都需要等待总部的命令,非常耽误事儿,跟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严重脱节。

于是,他效仿北约,摒弃了苏军的大兵团模式,将权力下放到基层,再依靠信息化作战数据链的整合到高层指挥中心。

毕竟,苏联时代的那种大兵团作战思维,别说GDP欧洲倒数,人口才4300万的乌克兰,就连如今的俄罗斯也都不具备那个能力。

跟“将多兵少”、军衔虚高的俄军相反,乌克兰果断改用了美式军衔,削减了军官编制,取消了大将军衔(但保留了大尉),同时建立五级士官制度,分别为三级军士、二级军士、一级军士、军士长和总军士长。这是考虑到,当中尉或者上尉战死时,军士也能接过指挥权,继续指挥乌军作战。

因为,相比军校里出来的中尉和上尉,士官更像是真正的老兵,对战场稳定军心具有极大的正面作用。

所以,咱们现在看,俄军前线总指挥瓦列里·格拉西莫夫,是大将军衔;而乌军前线总指挥瓦列里·扎卢日内,仅是个中将。

简单说就是,你看到乌军军官,自动给他升一级,看见俄军军官就自动降一级,他们的“官位”就大致相当了。

但不久后,由于俄罗斯族的身份,为了避嫌,西尔斯基主动向泽连斯基总统推荐了亲手带出来的徒弟——1973年出生的扎卢日内代替他去当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自己则转任陆军司令,甘愿从扎卢日内的领导,成为他的下级。

2022年2月,在“特别军事行动”开始之初,大部分人都不看好基辅的前景,甚至一些北约领导人还在暗示,会向泽连斯基总统提供“政治避难”,协助他成立。

然而,在西尔斯基等人的鼓励下,司机总统坚持了下来,成功打造了自己的“抗暴硬汉”形象。

当时,作为基辅战役的总指挥,西尔斯基大胆采用了一个非常冒险的战术——摈弃传统城市保卫战的那种环形阵地防御、层层阻击的做法,而是放任俄军前进,再以小分队突袭的方式给予打击和骚扰,以动制静,极力拖住并消耗掉俄军的进攻优势。

在接下来的顿巴斯地区的战斗中,西尔斯基又足足坚守了三个多月,耗掉了大批俄军。

至今,乌军最体面的几次胜仗——伊久姆战役、库皮扬斯克战役(哈尔科夫地区)、红利曼战役的乌军指挥官,都是这位俄罗斯族的西尔斯基上将。

很明显,西尔斯基对北约军事系统非常有研究;他自己又当过苏军指挥官,深谙俄军战法。甚至,如今的一些前线对手,就是他曾经的校友和战友。

更何况,乌克兰也曾是当年苏军钢铁洪流的一部分,东斯拉夫“战斗民族”的一支,打仗的风格本身就很顽强,极富耐力。

当然,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司机总统发挥高超的演讲煽情技艺,能持续拉来西方世界的援助,以及北约提供的信息化情报指挥系统,无论是西尔斯基,还是他的“胖徒弟”扎卢日内,可能连发挥其高超指挥手艺的机会都没有。

毕竟,这场战争中,乌军背后的终极大boss究竟是谁,大家都懂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