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事件改编尺度大到戳心!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波兰,宁静的小镇上接连发生多起命案,受害者无一例外,全部是年轻女性。

案发现场极为惨烈,她们被凶手用钝器敲打头部,直到血肉模糊为止。但奇怪的是,受害者钱包首饰都在,尽管被扒光了下半身,但却没有受到侵犯。

面对凶手的不断挑衅,警方为了安抚民心,不断投入了大量警力,但调查始终没有进展。甚至还受到了凶手的挑衅,它给警方发了一封匿名信,暗示了这其实是一场有蓄谋的「政治谋杀」,因为凶手计划在波兰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庆典前,杀死30位女性。

直到第九名受害者出现,才引起了警方的重视,因为第九名死者是波兰工人统一党的侄女。

于是,警方高层决定抽调精明干练的年轻中尉雅努什担任此案专案组的领导,彻查此案,并阻止命案继续发生。

但雅努什却知道:这表面上是给自己立功的机会,其实不过是警局高层的互相甩锅之后,把皮球踢到了自己这里。尽管进退两难,但雅努什只能硬着头皮上,展开对案件的调查。

急于取得突破口的雅努什尝试了当时所有最先进的破案手法,如:计算机数据对比分析;邀请英国专家进行罪犯心理画像;百万赏金征集线索。但是除了两封举报信,警方没有找到任何有用的线索。

除此之外,又有两名受害者的尸体被发现,这让雅努什这个一向精明强干的警探也感到焦头烂额,束手无策。

果然,一个黑影出现了。大家一窝蜂冲过去,可仔细一看,抓到的人并不是凶手。凶手没抓着,反而出现了第十二具尸体。凶案离警方埋伏的地方不到100米,如此近的距离作案,他们居然一点都没有察觉!

这简直就是在侮辱警方,但是却也有了一线生机,因为公园在场人员名单和计算机数据分析后提取的名单中,有相互重叠的一个人——沃尔克。并且,从各方面来看,沃尔克都符合警方对作案凶手的线索分析。

这还犹豫什么,先抓起来再说。虽然沃尔克入狱之后拒不承认犯罪事实,警方也没有得到任何直接证据。但沃尔克自己倒霉呀,自他入狱之后,再没有发生过同类型的凶杀案。

于是,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沃尔克成为本案的凶手了,而雅努什也受到了上级的褒奖,成为万众敬仰的英雄。

这个结局对于大众来说似乎很圆满,可就在此时,警方又收到了凶手寄来的挑衅信。这让成为英雄的雅努什陷入了挣扎中,因为领导已经暗示过他,如果他破了这个案子,就奖励他一台彩电。可别瞧不起这台彩电,在当时的波兰,那台彩电几乎相当于一套别墅。

这样的诱惑,实在是很难拒绝呀。虽然还有很多疑点,但是,雅努什还是被利益和懦弱打败,他不想失去一切,其他人也不想白忙活。因此,不管沃尔克是不是凶手,他都必须要成为凶手。

于是,在两次审判之后,沃克尔被判绞刑。雅努什回头看着在监狱中被折磨的不成人样的沃克尔,只见他双目呆滞,在警卫的搀扶下离开,最终都没有为自己辩解一句。每个人都认为他是凶手,时间久了,连他自己都接受了这个结果。

在死前,沃尔克甚至被做了「面部模型」纪录。以待之后陈列在波兰的犯罪博物馆,作为波兰司法体系光辉和荣誉的证明。

案件结束后,男主立了大功,还升了职。由于此案影响深远,上头还专门置办了一个展厅。墙上,展柜里到处都是当时的案件侦破过程。当他离开众人独自和用沃尔克脸模做成的塑像对视时,却陷入了沉思……

两人对视的那一刻,电影结束。随后字幕徐徐升起——波兰政府已于1990年拆除了这个臭名昭著的展览馆。这部电影根据波兰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改编。

从追查谁是「杀人犯」,到选择“制造”一个公众所需要的「杀人犯」。这背后的荒谬却是在讽刺那个时代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机器对于人性的碾压和摧残——或许,我们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变成扼杀生命的杀人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